在我的 debian 12 bookworm 上面, inkscape 無法輸入中英文文字。 好吧, 我的人生使命就是要一直安裝新版的 linux, 並且讓它 複製 到很多顆硬碟還有隨身碟上。 這一次選了 (還在 testing 階段的) debian 13 trixie。
如果你有在用命令列或是 vim, 剛開始安裝選取鍵盤的步驟,
千萬不要選 「台語鍵盤」, 因為在這組選擇之下,
單引號鍵會變成 ʼ 而不是 ' 。
(試著下 echo "ʼ '" | xxd
就會看出差別:
ʼ 的編碼是 0xca 0xbc, ' 的編碼是 0x27。)
安裝完成之後, 想要改回來, 失敗。 只好再重灌,
這次選 American English, 鍵盤就正常了。
切硬碟分割區的時候, 建議手動, 直接略過 (不要切出) swap 分割區。 如果懶惰, 選擇 「整顆硬碟」, 安裝程式會自動幫你設定 swap。 稍晚要記得去改 fstab 把 swap 註解掉, 也要確認 /etc/initramfs-tools/conf.d/resume 包含這句: RESUME=none 。 因為我會把安裝好的系統複製到別的硬碟, 複製版開機的時候, initrd 可能會想要從 swap 分割區去抓回 resume 需要的資料, 如果它找不到 swap, 便會產生 "Waiting for suspend/resume device" 之類的錯誤。 桌面環境, 我一樣使用 xfce4。
以前使用 ubuntu 或 mint 的時候, 硬體驅動的部分都被照顧得好好的。 這幾年改用 debian 之後才慢慢意識到必須要自己手動安裝 non-free firmware。 這一次我在安裝過程當中早早安裝了以下這些韌體相關套件: firmware-amd-graphics firmware-iwlwifi firmware-realtek firmware-linux-nonfree 以及 net-tools lshw 等等 (遇到驅動問題時可能會需要用到的) 輔助工具。 我有一部機器是 amd 的內建網卡, 即使安裝了 firmware-amd-graphics, 開機時仍然是 800x600 低解析度, 不過進入 「設定」 => 「顯示器」 就可以看到高解析度的選項。
系統安裝好要把它複製到另外一顆硬碟時,
可以這樣下: rsync -aAXH 來源 目的地
才會完整保留 ACL (-A)、 extended attributes (-X)、
hard links (-H) 等等屬性。
中文輸入法改用 fcitx5 而不是 hime, 於是不再有 滑鼠滾輪的問題, 我又回去用 sakura 終端機。
新版 iso 檔 gx24B-debian-trixie.iso 同樣放在
這裡。
手癢 奮力扛起使命, 順便又更新 32bit 版, 製作出 go24B-bw32.iso。
不過32bit的板本沒有 trixie 只有 bookworm。
雖然只是從 12.5 升級到 12.7,
但重點是這次總算把大部分的驅動程式, 包含
usb 無線網卡, 都放進來了。
只是遺漏了一件事:
icewm
的 startup 裡面應該要加一句 nm-applet &
登入時才會自動在工具列出現網路設定工具。
安裝完這次, 我真的可以休息兩年了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因為垃圾留言太多,現在改為審核後才發佈,請耐心等候一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