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18日 星期五

2011年2月15日 星期二

Clonezilla-live 與其他 linux 並存在開機隨身碟的同一分割內

昨天想試用 clonezilla (類似 ghost 的自由軟體, 可以備份/還原許多不同 OS, 包含 windows 與 linux, 超好用), 但既不想多拿一顆隨身碟, 也不想重新分割已做好的隨身碟, 就上網查了一下。 發現原來很簡單: 當你把 clonezilla live 放在某分割的子目錄 (而非根目錄) 時, 只需要在 grub 0.97 的參數列加上 live-media-path=... 指定子目錄位置即可。 這可能也適用於所有採用 debian-live 技術所產生的 live-cd。 詳見更新過的 slax 講義 「好幾個版本共用一個分割」。 我的救命碟越來越好用啦; 以後可以考慮用 「懸碟濟世」 的方式, 幫助 windows 使用者備份還原系統 and 張開眼睛了...

正好今天看到新聞: iTWire (然後是 Linux Today) 報導 「臺灣國網中心開發三套自由軟體, 可惜欠缺行銷」 開發 clonezilla 的國網團隊的英姿再次登上國際媒體, 又一個臺灣之光!

2011年2月9日 星期三

用 Perl 的 regexp 對 Quoted-Printable 字串編碼解碼

古代某些電腦無法處理 8-bit 字元, 只能處理 7-bit 的 ASCII 碼 -- 基本上就是英文、 數字、 鍵盤上的標點符號等等。 當時如果兩部中文電腦要交換資料 (例如收發 e-mail), 就必須先把 8-bit 的中文轉碼變成 7-bit 的 ASCII 字元 (當然, 就會使用更多 bytes), 以免傳遞路徑當中的英文電腦 把多出來的一個 bit 砍掉, 遺失資料。 Quoted-Printable 編碼就是其中一種很簡單的轉碼方式。 本文介紹如何善用 perl 與 od 這兩個簡單工具, 不必寫程式就能將 qp 碼與 8-bit 碼互轉。

(沒有力氣讀完全文的讀者, 請至少要看一下 結論, 欣賞一下 「三句神功」 的成果有多麼精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