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隨身碟開機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隨身碟開機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3年12月4日 星期一

antix 23 兩種客製化方式: remaster 跟 snapshot

先前介紹過 antix linux 的 frugal 與 persistence。 今天來介紹客製化的方法: remaster 跟 iso snapshot。 兩種方法的最大好處都是: 可以讓你用很少的硬碟空間, 把調整過的好用環境備份起來。 以下假設你已先採用 frugal 的方式把 antix 安裝在至少 8G 的隨身碟上, 並且設定至少 1G 的 persistence 。 (系統約 2G、 persistence 1G、 swap 1G、 新產生的客製版約 2G、 新的 persistence 1G)

2023年10月20日 星期五

antix 23 的 frugal 與 persistence

想要幫幾部 2010 年前後生產的 eeepc 安裝作業系統, 於是下載好久不見的 antix (32 bit full 版) 回來測試。 因為等一下要把 antix 安裝到隨身碟上, 所以請先插入一顆空白隨身碟。 假設系統把它叫做 /dev/sdz 。 開一部 32bit 虛擬機來測試 iso 檔, 並且讓它看到 /dev/sdz: qemu-system-i386 -enable-kvm -monitor stdio -vga virtio -m 2048 -cdrom antiX-23_386-full.iso -hda /dev/sdz -boot order=dc Antix 的開機選單是我所看過的所有發行版本的 iso 檔當中最靈活的。 看 原始碼, 它是採用 Gfxboot 製作的。 (BitJam/antiX-Gfxboot) 按 F2 可以選擇語言、 按 F5 可以選擇 persistence 的型式、 ... 等等。 這一篇我們先只談 persistence 的觀念, 所以可以先什麼都不選, 直接進入預設的環境試車。 如果要變身成 root, 可以 su (密碼 root) 或 sudo bash (密碼 demo)。

2022年10月6日 星期四

支援 UEFI 光碟的開機載入程式 rEFInd

refind boot loader 的開機畫面 開機管理員我一直偏好用 extlinux 因為它的設定比 grub 簡單, 錯誤訊息也很清楚, 採用 UEFI模式從硬碟或隨身碟開機 也沒有問題。 唯一的問題是: 想要用 extlinux 做 UEFI 版的 iso 開機映象檔, 卻一直失敗。 看了 這一頁比較表, 決定試試看 rEFInd。 成功的用它製作 g22B 版的貴哥實驗室 iso 檔, 趕快筆記大推一下。 注意: rEFInd 只有 64 bit 版, 沒有 32 bit 版!

2022年7月30日 星期六

減少 ssd 與隨身碟讀寫, 2022 版

一般正常使用電腦, 除了作業系統本身之外, 最常寫入硬碟的軟體,大概是瀏覽器吧。 對於機械式硬碟, 這不是什麼問題。 但如果你的 linux 裝在 ssd 或開機隨身碟上, 就應該考慮採用 psd 來減少瀏覽器對隨身碟的讀寫。 可是它並沒有管到 ~/.cache 目錄。 搜尋到 psd 作者的建議: 在 /etc/fstab 裡面放一句: tmpfs /home/你的ID/.cache tmpfs noatime,nodev,nosuid,size=120M 這會把 ~/.cache 放到 120M 大小的記憶體裡, 以後每次開機就會看到一個空的 ~/.cache , 很多 apps (不只瀏覽器, 還有 gimp、 virt-manager 等等) 最頻繁的讀寫都會變成在記憶體裡發生, 關機後就忘光。 這麼做之後, 每次開機之後第一次點 (上次關閉前正開啟著的) firefox 某個分頁, 它就必須重新載入那個分頁, 而且開太多分頁時偶爾會當掉。 除此之外, 好像沒有什麼不良的效果。 至於 保護 ssd 的其他措施, 我已經好幾年都沒有做了耶; 到目前為止好像也沒什麼關係。

2021年10月8日 星期五

glabman: 一個人一天架好一間 linux (+ windows?) 電腦教室

M212 教室所有電腦一開機就進入 pdmenu 是的, 暑假我在跌跌撞撞當中完成了這個壯舉。 如果再來一次, 有這篇事後心得文可以參考, 說不定半天就可以完成, 或許還能附贈 Windows。

2021年9月25日 星期六

(在 Windows 底下) 製作 UEFI 版 「貴哥實驗室」 開機隨身碟 (救命碟)

現在大部分的電腦都支援 UEFI 開機, 所以新版的貴哥實驗室開機光碟也跟著配合支援 UEFI。 拿它來製作開機隨身碟的過程可以全程在 Windows 底下完成。

感謝蘇浚緯助教製作以上教學影片。 (2021/9/20)

2021年6月5日 星期六

在 Windows 底下用 Universal USB Installer 製作貴哥版的百毒不侵救命碟

pendrive linux 推出的 Universal USB Installer [2022/1] 改推製作過程更簡單的 UEFI 版「貴哥實驗室」 開機隨身碟 , 身旁不需要有電腦高手, 你也可以自己製作 linux開機隨身碟!

來自 pendrive linux 網站的 Universal USB Installer (以下簡稱 UUI) 讓 MS Windows 用戶可以自行把許多不同版本的 linux 的 .iso 檔變成可開機隨身碟。 對於從零開始學 linux 的 windows 用戶來說, 這個比我的 mbootuz 簡單多了! 如果是一般主流版本的 linux (例如 *ubuntu、 mint、 debian、 fedora、 ... 等等) 早就有很多中文教學文可以參考: 重灌狂人yh96301。 如果要拿貴哥實驗室版的 iso 檔來製作... 因為我小改了一些路徑, 所以用 UUI 做完隨身碟之後, 還需要手動改一些地方。

2020年11月17日 星期二

grml 客製化筆記

Grml 是專門為網管/系統管理員所設計的羽量級 linux, 官網的 small 版只有 350M; 即使是 貴哥實驗室版 (grml64-small-g20?.iso) 也不到500M, 很容易就可以 boot to ram 毫邁帥氣裸奔。 它本身就提供了 grml2usb 指令可以把系統安裝到 usb 上變成可開機隨身碟。 不過我習慣用 extlinux 來處理開機的部分, 因為它的設定比 grub2 簡單很多, 只需要改設定檔、 把檔案放對位置就好。 假設你用 貴哥版的 ulyana 開機、 假設你的隨身碟是 /dev/sdz, 其中第一分割 /dev/sdz1 已經格式化為 fat32。

2020年10月25日 星期日

修改/客製 initrd.img

Linux 開機時最早載入的兩個檔案是 vmlinuz (kernel) 及 initrd.img。 較舊的 initrd.img 是一個單純的壓縮過的 cpio 檔; 但較新的 initrd.img (我拿 ulyana 實驗) 則是在主要壓縮檔的前面還放了兩個未壓縮的 cpio 檔, 裡面分別包含了 kernel/x86/microcode/AuthenticAMD.bin 跟 early2/kernel/x86/microcode/GenuineIntel.bin 兩個檔案, 所以如果用 cpio -idv < .../initrd.img 只會看到 AuthenticAMD.bin 。 查到最接近有用的答案是 這個

不過後來想起來/查到有更簡單的方法: mkdir /tmp/initrd/ ; unmkinitramfs .../initrd.img /tmp/initrd/ 這會在 /tmp/initrd/ 裡面解出 early、 early2、 main 三個目錄, 其中 main 才是主要的內容。

2020年10月13日 星期二

十分鐘開始測試 UEFI 救命碟

原來製作 UEFI 版開機隨身碟完全不需要什麼特殊安裝動作, 只要把檔案放對位置就可以了! [2022/9/22] 請參考 在 Windows 底下製作 UEFI 版 「貴哥實驗室」 開機隨身碟。 急著測試的話, 可以暫時先省略 iso 檔的部分, 只下載並且 在隨身碟的根目錄 解壓縮 g???-?-uefi-boot-files.tgz 開機相關檔案。 重開機、 按某個鍵進入 UEFI 的開機選單。 在選單裡若看到 「你的隨身碟廠牌名稱」 跟 「UEFI 你的隨身碟廠牌名稱」, 則此時選擇有 UEFI 的那個選項, 應該就可以看到 extlinux.conf 的選單。 如果照著那篇完成 iso 檔案的部分, 下次就可以完整開機。

2020年9月15日 星期二

從觀念到實作的 btrfs 入門教學

如果你有至少一顆 ssd 硬碟, 貴哥大力推薦升級至較新版的 linux (kernel 5.4 以上, 例如 貴哥實驗室 ulyana 版), 快來享用可快照、 可容網多個系統根目錄、 省記憶體、 超讚的 btrfs 檔案系統。

2020年9月4日 星期五

virt-manager 的一些設定:虛擬機區網曝光、 實體硬碟、 UEFI

在 virt-manager 裡面指定橋接以便連線至區網 如果說 kvm 是 linux 虛擬機的引擎, 那麼 virt-manager 就是完工的車子。 以前年輕喜歡耍帥直接開著 引擎裸露 (網路連線) 拼裝車 上街拉風; 現在懶惰了, 還是開著完工的成品車比較簡單。 gtwang 的文章 有 virt-manager 慢動作分解教學; 笑傲紅塵路 有更多關於虛擬化技術的詳盡解說。 這篇我只想簡單筆記一下我的使用方式, 特別是對外網路的部分。

2020年8月28日 星期五

GPT 硬碟切割, 以及如何 「模擬傳統 BIOS」 的方式開機 (legacy boot)

切割硬碟有兩種方式。 已沿用幾十年的舊式 MBR 分割方式 最多只能切成 3+1 個主分割區且只支援容量 2T 以下的硬碟。 較新的 GPT 分割方式則可切成最多 128 個分割、 支援硬碟容量是 MBR 限制的 2^32 倍 (約 40 億倍)。

另一方面, 主機板的韌體也有新舊之分。 二十世紀的板子採用 BIOS; 近十年來的板子幾乎都是較新的 UEFI。 新舊不同方式切割的硬碟, 搭配新舊不同的主機板韌體, 會產生四種組合。 本文關心其中一種組合 (表格左下角) 的 linux 開機設定方式。 (表格畫法參考 這篇)

主機板
BIOS/模擬 BIOS UEFI
硬碟 MBR 2TB 限制 檔案放在
正確位置
即可
GPT 要設定分割屬性

2020年4月27日 星期一

半自助救命碟 (講師趕時間版)

mitmproxy 運作原理 [更改標題: 「一面之緣演講放送版」 => 「講師趕時間版」 ] 我在演講時, 經常會幫聽眾製作 「百毒不侵救命碟」: 收集一堆隨身碟回來、 花很多時間製作、 再寄回給邀請我的老師或聯絡人。 可惜這樣推廣十幾年下來, 成效還是很有限, 有點氣餒。 最近決定改採半自助的方式, 省自己的力氣, 同時也要求有興趣的朋友自己要付出一些功夫。 畢竟進入自由軟體世界的最難跨越的門檻一直都動機/意願, 而不是技術。

2017年9月5日 星期二

百毒不侵救命碟 「貴哥實驗室版」: 不必燒毀、 麻瓜可自製、 圖書館/電腦教室幾乎零管理

注意: 不推薦創見的隨身碟, 尤其 不推薦創見的記憶卡!

注意: mbootuz.py 僅限用於處理傳統 MBR 方式分割的硬碟/隨身碟。 mbootuz.py 不適用於處理 GPT 方式分割的硬碟/隨身碟。

請到 這裡 下載最新版的 *.iso 。 以 2018 秋天為例, 我採用 lubuntu 18.04 bionic beaver, 所以 iso 檔名為 bionic-g18?.iso 。 [或更輕巧的 32bit gantix*.iso、 文字模式救援光碟 grml linux] 這些是我上課用的 live CD。 請把它燒成 DVD、 用它開機之後, 打開一個終端機, 可以這樣自製 「百毒不侵救命碟」:

ls /dev/sd*
# 插入隨身碟
ls /dev/sd*
# 查看一下比剛才多出什麼? 例如多出 /dev/sdz 跟 /dev/sdz1, 那麼就:
sudo mbootuz.py mkboot /dev/sdz
# 密碼是一個空格 (不良示範, 不要學)
sudo mbootuz.py cplive -p greg.img -Z 2G /dev/sdz

其中 -p 後面的檔名請根據你的姓名或代號命名; -Z 後面的值代表幫 linux 預留多大的可寫入空間。 (也就是會多吃掉隨身碟那麼多空間。) 就這樣, 兩個指令, 複製時間從五分鐘十五分鐘不等, 你已成功自製 mbootuz.py cplive 版的開機隨身碟! 以下是詳細解說。 [2017/10/22 mbootuz.py 大改寫, mklive 子命令已被 cplive 子命令取代。]

2017年9月3日 星期日

Debian Live: 把已灌入硬碟的系統變成 live cd

live-boot 的開機流程 玩出來了! 太感動了! Debian 系列 (含 *ubuntu) 有一個 live-boot 套件, 它可以把你已安裝在硬碟上的 linux 系統打包變成一張開機光碟 (live CD)。 這有什麼好處?

  1. 因為光碟是唯讀的, 所以你可以把系統用 squashfs 的方式壓縮到很小, 很省空間。
  2. 這張光碟可以用 pxe 從網路開機。
  3. 你可以把這張光碟放到隨身碟上, 再加上 persistence 功能, 又讓它變成可寫入的版本。 幫麻瓜製作開機隨身碟變得又快又簡單!。

2022/10/30 若要製作 UEFI 版的開機光碟, 請參考 支援 UEFI 光碟的開機載入程式 rEFInd

2017年3月31日 星期五

在 zfs 裡面栽種很多個作業系統 (的根目錄!)

接續上一篇 zfs 檔案系統試水溫, 學會操作 zfs 之後, 下一個目標就是把 linux 的 root file system 放進 zfs 的沃土裡面。 網路上已有 純手工打造版 圖形介面版 兩種方式。 這裡介紹第三種方式: 半手工偷吃步, 雖然步驟也蠻多的, 但觀念上很簡單, 同時又保有很高的自由度。 我提出了這個構想, 結果原來 solaris + zfs 高手恆逸資訊的洪朝欽老師早就在這樣做, 然後就順手幫我把它裝到外接硬碟的 zfs 分割上了 :-)

[2020/01/11 Linus Torvalds建議不要使用ZFS (考量法律與 Oracle 興訟的習性)]

2016年5月14日 星期六

psd 不讓瀏覽器折磨開機隨身碟

[2018/2/20 重新整理] 2009 年我在馬來西亞授課兩週時, 都是在 slax 開機隨身碟上過日子。 那時就發現瀏覽器頻繁寫入, 對 linux 開機隨身碟的傷害最大。 2011 年這篇 Linux 開機隨身碟延年益壽妙方 的第一重點也是要設定瀏覽器。 今天來介紹 Profile Sync Daemon (以下簡稱 psd) -- 它把 firefox、 chromium、 ... 各種瀏覽器所使用的目錄整個搬到記憶體去, 直到關機前才寫回硬碟, 以便保護你的開機隨身碟。 [2022/7/22] 另外也要設定 把 ~/.cache 放到記憶體裡面去

[2020/8/21] 也請參考 How To Sync Browser Profile Into Tmpfs (RAM) In Linux

2015年6月7日 星期日

grub2: 開機光碟蒐集狂人的環保袋

用一顆隨身碟取代眾多開機光碟 貴哥有蒐集 linux 開機光碟的癖好; 可是我又不想真的燒一堆光碟片。 可以把很多張光碟的映像檔都擠在同一顆開機隨身碟上面嗎? 很不幸地 , 我比較熟悉的 extlinux grub legacy 這兩個開機管理員都無法直接開啟光碟映像檔 (除非那張光碟有特殊設計) 而且 extlinux 甚至無法開啟別的分割 (跟 extlinux 安裝目錄位於不同分割) 上面的檔案, 至於 grub legacy 又快被淘汰掉了... 還好有 grub2 可以解決上述所有問題!

2015年3月11日 星期三

整個 debian 作業系統養在一個映像檔裡面

既然一個映像檔可以當成硬碟的一個分割來用 (loopback file system)、 既然 linux 作業系統四海為家, 那麼當然可以把整個 linux 塞進一個映像檔裡面。 然後要如何開機呢? 如果能夠再解決一些技術問題, 它將會讓接觸 linux 的門檻降得更低。 不想深究技術細節的讀者也可以直接跳到文末 「第二代救命碟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