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ail 的 「封存」 (archive) "功能" 令人困惑 (很棒的抱怨文),
例如: 你無法單獨列出「所有已封存信件」;
google 也 堅持
不讓你很輕易地處理 「所有已封存」 的信件。
我自己呢, 因為覺得它很難用, 所以從來不會想要把信件封存。 可是很奇怪地, 每年整理信件時, 都會發現有好多信件莫名奇妙地被丟去「封存」, 包含一些早就應該刪掉的不重要郵件, 自己卻完全沒有印象。 但是就如前面所說, 我無法很簡單地列出所有已封存郵件, 只能從 「所有郵件」 裡面毫無線索、 一封一封費力地去判斷這到底是不是我真的想留下的信件。
後來才發現: 在信件清單當中把某一封信件向右滑或向左滑, 就會送去封存。 原來那都是無意識下手指失誤的結果。 我相信這是刻意的設計, 故意讓用戶有很多信件都永久進入 google 的資料庫、 幾乎無法刪除。 這不僅便利 google 蒐括大量用戶資料 (用以分析、訓練AI?), 也可鼓勵用戶租更多空間。
其實可以從 gmail app 左上角的 「三」 進主選單, 在接近最下面找到 「設定」 => 「一般設定」。 第一, 「預設的電子郵件通知操作」 預設是 「封存」, 我趕緊把它改成 「刪除」。 第二, 「郵件滑動操作」 點進去, 有兩個設定, 預設也都是 「封存」, 我把兩個都改成 「移至」, 這樣萬一不小心滑到, 會被詢問要移至哪個標籤, 還有機會取消。 但是如果你用的是網頁版, 仍舊會滑去 「封存」。 參考資料: Get Gmail to Stop Archiving and Start Deleting。
這個例子示範了使用者介面設計的 (不太明顯的) 暗黑模式, 也示範了 預設值的強大。 更再次展示了: 軟體不是財產; 軟體是人類社會的神經系統, 我們每一個人就像是一顆細胞, 透過軟體與其他細胞連結。 但很多時候, 我們甚至沒有意識到我們的行為被其他人透過這個神經系統所操縱。 至於那些對於敵國所佈建的神經系統沒有戒心的人, 自然也就會逐漸變成一個「被遠端搖控而不自知、 可割可棄的博格人 (borg) 個體」。
我個人覺得這個功能蠻好用的。處理完的mail 就封存起來。以後用關鍵字搜尋。其實内文的Reddit 後面就有人回到它的思維。
回覆刪除